围棋稽古1 中国围棋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

琴棋书画,向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艺术瑰宝著称。其中的棋,即指围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管中窥豹,专述围棋。

一、稽古溯源

稽诸古籍,略举若干,概述源流。

【春秋流行】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论语·阳货》:“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证明围棋在春秋时期即已流行。襄公二十五年是公元前548年,迄今约有2600年历史。

【尧舜之说】

《世本·作篇》:“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西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其法非智莫能也。”更是将围棋的诞生年代上溯至尧、舜时期,平心而论,两说皆缺乏足够证据。不过,英美对此二说均以采信,《大英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分别记载围棋于公元前2356年和2300年由中国发明,这大概是他们估算的尧舜在位的期间。那么至今就有4300年以上的历史。

围棋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必定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演进过程,综合上述推断,围棋起码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比较靠谱。

【弈秋鼻祖】

战国时代的弈秋,被后人推崇为棋手鼻祖。《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由此而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原是从学围棋中来的。明末冯元仲《弈旦评》引《孟子》语为论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有吹笙过者,不知弈道。是语也,齐东乎?不得不以此道推鼻祖也。”

【杜子第一】

汉代,杜夫子,名不详,生平无考。东晋葛洪《西京杂记》:
“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杜陵:地名,在长安东南。秦置杜县,后汉宣帝筑陵葬此,改称杜陵县。天下第一,亦可说是通国之善弈者。惜乎因年代久远,他和弈秋二人的详细信息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弈与围棋】

西汉扬雄《方言》:“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弈,围棋也。从廾,亦声。”说明围棋与弈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东汉班固《弈旨》:“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则以围棋法象天地阴阳,表达了古人的宇宙观和哲学观。

【棋圣之名】

三国时吴国的严武,被尊为最早的棋圣。《三国志·吴书》注引《吴录》:“严武字子卿,卫尉畯再从子也,围棋莫与为辈。”而三国应以东吴最强。后敦煌写本《棋经》发现,里面提及“吴图廿四盘”,杜牧诗“一灯明暗复吴图”盖本此。西晋时赵王司马伦的舍人马朗(字绥明),亦被尊为棋圣。《隋书·经籍志》载其撰《围棋势》二十九卷。

此二人棋圣之名,同时出自葛洪《抱朴子·辨问》:“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故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 

二、仙异传说

围棋义理通玄,神妙无方。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引《梨轩曼衍》:“围棋初非人间之事,其始出于巴邛之橘,周穆王之墓,继出于石室,又见于商山,仙家养性乐道之具也。”多有仙异传说,辑录如下。

【二仙传尧】

据明徐道《历代神仙通鉴·仙真衍派》:尧至汾水,见玄女高徒子州支父与蒲伊对弈,二仙对坐翠桧下,划沙为道,以黑白石子行列如阵图。一仙指沙道石子曰:“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尧得传弈,以教丹朱。

【白玉棋局】

晋干宝《搜神记·神化篇》:“昔有人骑入南谷山中,见一小池,横石桥,遂骤马过桥。见二少年,临池弈棋,置白玉棋局。见骑马者,拍手负局而走。”本条见《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二七《存殁口号二首》其二注引,又见《补注杜诗》卷二九王洙注,均言出自《搜神记》,据辑。按:旧本未辑。

【北斗南斗】

三国时,一日,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中南部)来了两位老人,俱仙风道骨,见一处风景甚佳,于是择在一棵大桑树下坐定,摆开棋局对弈。

不一会,又来了个英俊少年,携着鹿脯清酒,跪侍在旁边,见二老专注棋局,不敢打扰,只是默默将酒肉殷勤递上。二老随手接过,不知不觉把酒肉吃完。这时,坐在北边的老人忽然发现少年,问何故在此?少年但跪着磕头不止。二老瞬间明白为何事情。坐在南边的老人说:
“才吃了这小子的酒肉,有点难为情啊!”北坐者答:“文书已定。”南坐者说:“借过来看看。”打开文书一看,见这个少年的寿命只有十九岁。乃取笔一勾,把九字挑到前面,对少年说:“救你活至九十岁!”原来,南坐者为南斗星君,注人生;北坐者为北斗星君,判人死。而这个少年名叫赵颜,是受高人管辂指点,前来求命延寿的。

这个故事也出自晋干宝《搜神记·神化篇》。后,明代罗贯中据此为引,写成了《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

【仙馆大夫】

旧本《搜神后记》卷一:“嵩高山北有大穴……晋初,尝有一人误堕穴中,同辈冀其傥不死,投食于穴中。坠者得之,为寻穴而行。计可十余日,忽然见明。又有草屋,中有二人对坐围棋,局下有一杯白饮。坠者告以饥渴,棋者曰:‘可饮此。’遂饮之,气力十倍。棋者曰:‘汝欲停此否?’坠者不愿停。棋者曰:‘从此西行有天井,其中多蛟龙。但投身入井,自当出。若饿,取井中物食。’坠者如言,半年许乃出蜀中。归洛下,问张华,华曰:‘此仙馆大夫,所饮者玉浆也,所食者龙穴石髓也。’”

张华不愧是《博物志》的作者,博古通今,无所不知,只是仙馆大夫究竟是哪路神仙,没有交代清楚,迄今让人一头雾水。此篇或疑为后人伪托东晋陶潜之作,盖据《北堂书钞》《初学记》和《太平广记》综合而成。

【石室童子】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信安郡有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石室山在今浙江衢州南部。俗语云“山中方七日,人间已千年”,王质虽然观棋才一会儿工夫,但人间却已过百年,与王质同时代的人已然去世很久了。明张凤翼诗云:“拂石敲棋不计春,辍樵观弈暂怡神。归来城郭人民改,惟有青山是故人。”由此“烂柯”成为围棋的别称。

此外,“烂柯”这个典故,还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此传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亦有记载。烂柯故事传到后来,下棋者也有由童子变成仙翁的,此版本在朝鲜半岛甚为流行。

宋朝棋待诏李逸民《忘忧清乐集》录有《烂柯图》,图注云:“昔王质入衢州烂柯山采樵,遇神仙弈棋,乃记而传于世。白先,黑胜一路。各一百四十五着,黑杀白二十二子,黑有十八路;白杀黑九子,白有十七路。”这局棋谱当然是后人伪托,兹姑且不论。但看终局,黑有五块棋,白只有三块棋,则可大致推断两晋南北朝时期,围棋还棋头的规则尚未确立。否则,黑棋反而要输一路(目)。

【橘中二叟】

明张岱《夜航船》引唐牛僧孺《幽怪录》(一名《玄怪录》):“巴邛人剖橘而食,橘中有二叟弈棋。一叟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一叟曰:‘君输我洲玉尘九斛,龙缟袜八緉,后日于青城草堂还我。’乃出袖中一草,食其根,曰:‘此龙根脯也。’食讫,以水喷其草,化为龙,二叟骑之而去。”

有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我怎么看到的《幽怪录》“巴邛人”说的是二叟象戏(下象棋),怎么此引又说是下围棋呢?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古籍在传抄翻印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异文,而张岱引用的是他所见的另一版本;二是唐人《梨轩曼衍》云围棋始出于巴邛之橘,又见于商山(汉初商山四皓弈棋的故事流传已久),此说亦有根有据。故录之以备一考。如下图《橘中二老图》,载日本明和七年(1770)的《一蝶画谱》文字写的是象戏,画的却是围棋,亦可资佐证。

【蜀山孤姥】

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一:“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围棋者王积薪从焉。……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才暝,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寐。忽闻堂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积薪私心奇之,况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

年青媳妇乃教王积薪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大意颇为简略。积薪便请求她解说得再详细一点,年老婆婆笑着说道:“你仅凭这个常势在人间已找不到对手了,不可以贪得无厌。”积薪顿觉不好意思,于是千恩万谢,作揖告别。离开十几步回头再看,原先的那所屋子却已了无影踪。积薪得此仙传名“邓艾开蜀势”,经自己反复悉心揣摩,遂天下无敌。

【洞宾善弈】

吕岩,字洞宾,以字行。唐末道士,号纯阳子。会昌、咸通中两举进士不第,游长安酒肆,遇锺离权授以丹诀,修道成仙。相传曾客店醉酒、岳阳弄鹤,又三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系八仙人物中最脍炙人口者。

洞宾好弈棋,有《悟棋歌》:“因观黑白愕然悟,顿晓三百六十路。余有一路居恍惚,正是金液还丹数。……纵喜得道无争地,我与凡夫幸不同。真铅真汞藏龙窟,返命丹砂隐帝宫。分明认取长生路,莫将南北配西东。”

明吴元泰《东游记》专写八仙事,其第三十二回“锺吕弈棋斗气”述吕洞宾与其师锺离权对弈数局后所发生的议论争执,显现出师徒二人对人间气运的不同观点。

【龙雾二女】

清乾隆《江西通志·名胜志》:“五代 谢仙翁,瑞金人。后周时,登龙雾嶂采樵,偶于池侧,见二女弈。从旁观之,女食桃遗核,因取食之,不饥。弈罢,恍失所在。谢骇而归,不知若干年矣。后翁入山,莫可踪迹。里人为立祠曰宝仙,呼池曰仙女。”谢翁因捡食二女所遗桃核便可成仙,实在有点神奇,其故事情节与“烂柯”有异曲同工处。瑞金是著名的红都,在江西赣州境内,倘有机会一游,不妨顺便寻访一下仙女池与宝仙祠的所在。

【褒信道人】

南宋姚宽《西溪丛语》:“蔡州褒信县有棋师闵秀才说:‘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清钱谦益《绛云楼书目》有《自出洞来无敌手》棋谱,即取自此诗句。褒信县元代废,今为河南息县包信镇。

【弈棋忘形】

《体玄真人显异录》:“师昔于福山县南水都村乞食,有富者王祐见之曰:先生肯共我弈棋否?师曰:依高命。时方暮冬极寒,祐乃狐帽棉裘,皮鞋毡袜,见师单衣露肘,敝鞋出指,故谑之。引于前厅,命师当门迎风面坐,祐即坐其旁。复戏曰:当围几局?师曰:三局可矣。祐曰:太少。师曰:十局可否?祐允之。次第而下,局未及终祐已觉寒,勉至于再局,祐为呵手振足,将不可忍,观于师乃见神容悦泽,煦煦然如春也。祐竟不能待之于三,乃释局而起,复曰:先生实为无心无念,忘形忘体者也。师微笑而叹曰:俗谑俗诚,违盟负约。言讫乃去。”体玄真人,即玉阳真人王处一。金章宗曾召其进京,赐“体玄大师”封号,是故有“体玄真人”之称。

王处一乃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全真七子之一,名列第五,与第四长春子丘处机为七子中两位武功最强者。七子俱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座下弟子,平生事迹均有史可稽。福山县今为山东烟台福山区。

【担草弈秋】

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着棋》:“相传范西平与施本庵寓扬州,偶于村塾中夜宿,施戏与馆中童子着棋,不能胜,范更之,又不能胜,两人怅然若失。又西平游甓社湖,寓僧寺,有担草者来,范与弈,数局皆不能胜,问其姓名,不答,忽笑曰:‘近时盛称范西平、施本庵为天下国手,实吾儿孙辈耳!弈,小数也,何必问出身与儿孙辈争虚誉乎?’荷担而去。”这条大概率是从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偷”来的,文字略有小异。

范西平即范西屏,施本庵即施定庵,为清代乾隆年间两大国手,被后世尊为棋圣。甓社湖在江苏高邮西北,与高邮湖相连,为淮水入长江的水道。宋黄庭坚 《呈外舅孙莘老二首》其二:“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辉。”

担草者口言“弈,小数也”,正是孟子谈及弈秋前的那句话,又表示不屑与儿孙辈争虚誉,不亦弈秋转世前来教导范、施乎?(待续)

载于《围棋天地》2024年第12期 作者:唐少波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