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以及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的成功举办,让烂柯山更加闻名遐迩。立秋过后,我独自前往衢州,寻幽探访围棋圣山的传说与传奇。
到达衢州时已过中午,一下火车,出站廊道触目所见的便是“南孔家庙”的巨幅宣传广告。这时我不禁想起观看烂柯杯直播时,主持人提及衢州的两大文化品牌,一是孔子,二是围棋棋子,俗称“两子文化”,即儒家文化和围棋文化。出站后热浪扑面而来,秋老虎肆虐,刚走几步就大汗淋漓。我觉得有必要先去拜访“孔子”,再去寻觅“棋子”。
赶到“孔氏南宗家庙”,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我就在劈里啪啦的风声雨声中漫步孔庙,恍惚穿越历史的烟雨,在时空隧道里徘徊。想当初南宋时期金兵侵扰,北方沦陷,山东曲阜孔子后裔的一支逃到衢州,定居南方,朝廷敕建孔氏家庙,重新构筑儒家文化的根基。南孔后裔低调淡泊,元朝时放弃官方爵位,主动融入民间,这使得孔子这一脉香火在南方、在民间重新点燃。衢州孔庙与曲阜孔庙并行不悖,各自开花散叶,同样根深叶茂,使中国主流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绵绵不绝。如今“孔氏南宗家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徜徉庙内,林木茂盛,芭蕉婆娑,环境清幽,我觉得这里也是围棋对弈的绝佳场所。入夜,骑一辆共享单车徜徉老城区,古城城墙巍然依旧,碎石铺路,绿植纷披,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城市显得宁静而深邃,好似远离尘嚣,遗世独立。
第二天雨过天晴,远山含黛,空气清新,我起了个大早,直奔烂柯山景区。
关于烂柯山的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东晋余姚人、天文学家虞喜(281-356年)在《志林》一书中记述:“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棋,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遽归乡里,已非矣。”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任昉(460-508年)在《述异记》中记述得更为详细:“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视,柯烂尽。既而归去,已无复时人。”信安即今衢州,石室山即烂柯山。这个神话传说从侧面说明,魏晋时期因道教玄学盛行,蕴含道教精神的围棋受到热捧,围棋发展进入高峰期。神话传说反映了围棋的一大功能,即休闲娱乐,延年益寿,围棋的别称“烂柯”“忘忧”也由此而来。
一进入山口,好像进入一个清凉世界,微风轻拂,晨光熹微,独自漫步通往景区的路上,山中寂静无人,空旷寂寥,恍如隔世。转弯处,我发现前方一位妙龄女子,莫非小仙女?走近攀谈,原来是景区的导游去上班。我马上想起一个问题,就问那美女导游:“徐霞客可到过烂柯山?”那位清秀的女导游不假思索地回答:“到过。”我曾阅读《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在《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均饱含深情地记述了衢州的风物。衢州地处浙、赣、闽、皖四省交汇的咽喉要地,徐霞客下江西、入福建,曾三次经过衢州,对衢州的江郎山有极详细的描述。但书中没有找到徐霞客游览烂柯山的记录,根据逻辑推理,他应该是游览过,只是没有留下记载,或这种记录没有保存下来。对我而言,这是个未解开的谜团。导游的话让我将信将疑,或许当地的地方志有记载,有机会当会查阅考证,以求史料实证。

进入景区,在一处半亩方塘边竖立着前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已故的陈祖德九段题写的碑刻“衢州烂柯围棋仙池”。继续前行,一棵大树下,靠立着一块刻有孟郊诗文的碑刻,上面写道:“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馀石桥在,犹自凌丹虹。”孟郊的《游子吟》人们耳熟能详,而这首围棋诗或许是孟郊在离衢州不远的溧阳作县尉游览烂柯山时所作,诗作化用了烂柯山的传说。神话传说中仙人对局的石桥至今还在,这正是我要寻访的主题。

偌大的景区,只我一人在游览,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努力寻觅那个仙人对弈的棋室,然而东奔西走,爬上翻下,一直没有找到,莫非还在更遥远的深山密林?不觉有点沮丧。继续攀援前行,感觉上面有人影晃动,难道还有早游的先行者?果然,两人正在下山,原来是来自上海的一位年轻人带着他的岳父来旅游观光,他告诉我,那座对局的棋室就在上方不远。终于来到了那个一千六百年前下棋的场所,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座由时间雕刻和流水侵蚀的石桥完整地呈现眼前,石桥下自然形成一个如同两个篮球场般大小通透的空间,有点像曾在桂林旅游看到的月亮山,只是月亮山是满月,烂柯山是半月,月亮山只可仰视,烂柯山则可进入。据介绍,桥拱呈东西走向,南北中空,桥洞高12至13米,跨度约40米,宽约30米,面积大约700平方米。两面赭红色的山体为桥头堡,前后贯通明亮,周边林木葱茏,石室掩映山中,真是个世外桃源。室内的地面有一副由人工制作的巨大的围棋盘,或称世界上最大的棋盘,数十枚黑白棋子点缀其中,不知是一局棋的布局,还是一局棋结束后棋子未曾收完(徐霞客游记中描写永新县的石棋盘时用“棋残子未收”来描述)。我心怀虔敬之心,轻轻地在棋室漫步,踏寻仙人的踪迹,好似一位观棋不语的棋迷,生怕打扰了对局者的长考,小心维护比赛场地的宁静。

环顾室内,周围的摩崖石壁刻有不少题字,我一一驻足观瞻。“天生石梁”四个粗壮雄奇的红色大字最为醒目,乃明朝衢州知府李遂题写,字如其人。经了解,这位知府果然是位好官、清官。洞内还竖立着三块石碑,其中一块刻有晚唐知名诗人项斯的一首围棋诗:“步步出尘氛,溪山别是春。坛边时过鹤,棋处寂无人。访古碑多缺,探幽路不真。翻疑归去晚,清世累遗臣。”这个项斯乃台州第一位进士,担任过江苏丹徒尉的官职,《唐诗鉴赏辞典》里还收录有它的一首诗“山行”。洞外建有一个八角石亭,名为“日迟亭”,亭名取自元代诗人杨明《咏烂柯山》的诗意:“洞天春远日行迟,几点星残仙子棋。樵斧烂柯人换世,碧桃花影未曾移。”端坐在小亭子里,可俯视整个棋室,正是观棋的绝佳位置。洞口侧边树一石柱,上刻“青霞第八洞天”,因此烂柯山被誉为道教的“第八洞天”。走出石室,来到山顶,放眼望去,山下一派山野田园风味,宽阔的乌溪江依山而过,不远处,城市的高楼影影绰绰。城市附近有这样一处仙山,正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人们可以便捷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化解城市生活的焦虑和紧张,放松身心,感悟人生,享受美好时光。
景区的一大特色就是各处竖立着不少碑刻,这些碑刻构成以“烂柯”传说为主题的围棋诗词大全,诵读这些围棋诗,可以感受围棋文化的深厚和神话故事的魅力。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唐朝诗人谢勮(jù,同“剧”)《游烂柯山》的部分诗句:“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因看斧柯烂,孙子发已素。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其实,朱熹也作有一首《游烂柯山》诗:“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我觉得这首诗很有哲理,不知为何没有树碑刻诗。而景区内就有“朱熹精舍”,当年朱熹也在仙山讲学,传播理学。这座仙山熔铸儒、释、道三教合一,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兼容并包、兼采众长。
我想,何不把描述烂柯山的诗词文赋、绘画评论搜集整理,建一个小小的“烂柯山围棋艺术”博物馆?这样可以让游客完整地欣赏烂柯围棋文化,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景区内还有不少景点,诸如樵隐岩、忠烈陵园、朱熹精舍、仙人峡、宝岩寺等,因行色匆匆,只是略略浏览。
山脚下,我碰到一位带着小孙子游玩的长者,简单交流,原来他们是附近村庄的村民。我跟着这位忠厚朴实的老人翻过小山,沿着山间的荒僻小道,从另一个方向下山走出景区,依依不舍地结束了烂柯山半日游。此时想起徐霞客游衢州的感慨:
“觉此时万虑俱净,一身与村树人烟俱熔,彻成水晶一块。”我也是感同身受,与自然、人文融为一体,忘掉忧愁烦恼,表里澄澈,坦坦荡荡,岂不就是神仙的体验?
随着烂柯杯升级为国际比赛,烂柯山也走出了国门,吸引了全世界棋迷的目光,如果再来衢州观看围棋比赛,重游围棋圣山,感悟
“两子文化”,一定能体会传统文化的自信。
载于《围棋天地》2024年第20期 作者: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