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

最近我在赵昱鲲老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中学到了一个与棋手心态相关的新知识———具身认知。具身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这个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简言之,认知和情绪不只是在大脑里进行的过程,还和身体紧密相关。

围棋作为一项智力运动,看似与身体机能联系不大,但具有一定水平的棋手都知道,除了技术之外,心态和体力同样重要。“尽管运动靠身体进行,但它更靠心理取胜。”这句话是艾丹·莫兰著名的教科书《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的开篇,他的话雄辩地定义了运动心理学运作的独特领域:如果运动员准备工作中的某些关键因素———传统上被称为“心理”———不能完美地应对挑战,就不足以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具身认知来缓解由比赛带来的焦虑压抑的情绪,帮助棋手更好地提升竞技状态呢?

首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散步。散步能打破消沉状态的一个关键机制叫“心理反刍”,它的意思是,有些人会把过去的事情当作牛羊反刍胃里的食物一样拿出来反复想,越想越悲观。其实只需要站起来散散步,把注意力分散到身体和周围的环境上,就能减少消极情绪。当然,如果能够在绿地里散步,效果会更好。大量研究证明,人活动起来之后,情绪就会变好。这说明我们在调节情绪时往往高估了外界的作用,而低估了身体的作用。

其次,我要推荐的是通过具身认知改善情绪的加强版方法———运动。与散步相比,运动不仅仅强度更高,带来的好处更多,而且还能大幅增加抗压能力以及自信心。每一次运动都是对大脑的一次训练,这样的训练增多之后,大脑在下一次压力来临的时候就会自动做出预测、挺过难关,之后便渐入佳境,获得超出期望的回报。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国传统围棋精神的背景下,具身认知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身心合一,这对棋手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身体与心理状态紧密相关,那么棋手就更应该修身养性,谨言慎行。这无疑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使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知识与运动行为知识高度融合。

身随心行,心随身动,希望各位棋手都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自己的和谐与平衡。

载于《围棋天地》2024年第20期 作者:刘思羽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