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第5届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决赛结束,29岁的李轩豪九段摘得职业生涯首个世界大赛冠军,成为中国围棋第24位世界冠军。夺冠后李轩豪表示:“这个冠军是一个起点,希望自己再接再厉,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这让我想起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其中指出,许多运动员已经抛弃了30岁开始考虑退役的想法,这个年龄不再是继续职业生涯的障碍。
当前围棋界的一般规律是定段的年龄越来越小,大部分天才都是非常年轻的时候脱颖而出,迅速统治棋坛,而到了30岁之后,精力、体力与计算力逐渐下滑,这与棋手的训练越来越职业化、网络化有关。有一位亚运会记者在新闻稿中写道:“在上世纪中期,40岁上下的顶级棋手相当普遍,现在的棋手年过30,就开始走入下降通道。顶级围棋赛场,确实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围棋界也有许多30岁之后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竞技状态的例子,但是大部分棋手一旦步入三四十岁,由于生理和体力方面发生了变化,很难把全部精力专注于棋艺上,往往是优先投入其他方面,比赛则慢慢淡出。如果这些棋手还能够持续专注地投入,我认为他们在竞技水平和对棋的理解深度上丝毫不逊色于年轻棋手。
我们不得不承认,以过去的标准衡量运动员是否还处在巅峰期已经不那么科学了。《Inc. 杂志》的记者多年来一直关注高龄选手的运动表现,他通过走访数百名运动员、教练和运动科学专家,得出了如下结论:“某种程度上,年长的运动员更优秀是有道理的。经验和成熟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能从实力算式中减去生理上的衰退,或者确保这种衰退来得比过去更晚,那么运动员的最佳年龄将会是35岁或40岁。”“我认为未来这个现象会更加普遍,我们将会看到更多35岁甚至40岁的世界冠军。”
我们希望围棋界也能够出现更多35岁甚至40岁的世界冠军。
载于《围棋天地》2024年第12期 作者:刘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