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孟春,我从旧书店淘到一本民国时期的日本棋书,从此开启了一段追溯围棋历史的旅程。

这是一本由桥本宇太郎监修的昭和十七年度(1942年)大手合精选集,封面有“日本棋院藏版”的字样,书中收录了包括吴清源、木谷实、桥本宇太郎、濑越宪作等棋界精英在内的大手合棋谱,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围棋资料。更吸引眼球的是,本书封面上写有一行小字:“汉铭先生哂存,无锡围棋社赠。”无锡围棋社是一个怎样的组织?这位汉铭先生是谁?这本书又怎么会出现在洛阳?这引起了我考证的兴趣。
历史上的无锡围棋社

据无锡的文史资料记载,无锡人薛汇东(1897-1965年)于1931年在无锡城中公园池上草堂创立了无锡围棋社。薛汇东,名学海,字汇东,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名人,晚清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薛福成之孙,无锡富商薛南溟之子,为无锡的围棋、篮球、田径运动做出过重大贡献,著有《百米缤纷录》《薛学海体育论文集》。早年就读于清华学堂,1914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安杜佛高等学校和威斯康星大学经济系。他是一位运动健将,曾以整10秒的成绩获全美大学生运动会百米冠军,并获得荣誉奖章。1918年回国,任北京汇文大学体育教练后于北洋政府任职。

民国最早的围棋组织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成都围棋俱乐部,到了30年代,围棋活动迎来一个当时的小高潮,围棋组织纷纷成立,其中成立于1931年的无锡围棋社应该是最早的围棋组织之一,早于1932年张澹如的上海围棋研究会(也很可能早于张恒甫先生组织的豳风棋社)和1933年顾水如先生的上海棋社。
从1918年至1931年的13年间,在北京工作的薛汇东先生很可能和当时北京的围棋界人士甚至少年吴清源有过很深的交往,这为他组织无锡围棋社打下了基础。吴清源1914年出生,十岁时已达到国内一流棋手让两子的水平,1927年与井上孝平的对局受到了濑越宪作先生的高度称赞并促成了赴日本学棋,1928年10月赴日,师从濑越宪作。20年代末的几年,也是薛汇东先生在北京围棋界活跃的几年。

当时赞同创办棋社的有无锡名人王克循、朱梦华等人,社长薛汇东聘请上海棋手江东皓(棋坛公认约有三段水平)来棋社辅导。建社不久,社员达到50余人,不乏社会知名人士,影响力非常大。当时,苏常等地的棋友经常来访,在整个苏宁线上,除上海和南京外,无锡的围棋水平最高。30年代初期,一度出现苏锡围棋联欢会等跨地区围棋交流活动。
更为难得的是,无锡围棋社很早便开始了解并学习日本的新布局法,薛汇东用个人资源,采购了很多日本最新的围棋刊物,并且借用《锡报》的一角刊登日本围棋名局,并附以解说。因为《锡报》着重刊登新布局时代的棋谱,所以无锡棋界多以新布局开局,在民国棋坛独树一帜。

在棋社盛行新布局之时,1934年8月上旬,吴清源、木谷实、安永一、田冈敬一一行访问中国,途经上海之际,薛汇东亲自赴沪相邀(薛汇东早年在北京供职之时很可能和少年吴清源有很深的交情),四位来自日本的棋手遂临时中途赴无锡指导,住在薛家,第二天在薛公馆对弈,吴清源授三子对薛汇东,木谷实授三子对薛寿萱(薛汇东的兄弟),安永一授二子对杨海容,田冈敬一授二子对钱淑六,无锡方面前三台尽墨,只有钱氏赢了几目。隔日,四位棋手赴草堂举行联棋,下了100手左右。在无锡停留四天后,吴、木谷等四人北上。顾希炯先生评价:“吴氏、木谷氏联袂访问无锡,时间虽短,但却开创了中日交流棋艺之先声,是吾邑围棋史上值得纪念的一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棋友星散,棋社无形解散了。1945年抗战胜利,无锡围棋社重新开始活动,改于长兴茶楼作为棋友集会之地。
“汉铭先生”是谁?
从书皮上的题字可以看出,这本书是无锡围棋社的一位关键人物以棋社同好的名义赠送给这位汉铭先生的,其中“哂存”二字也体现出这位汉铭先生被奉若上宾。
那么,送书的人是谁,有没有可能就是薛汇东先生本人?书皮上的题字非常漂亮,笔者拍照发给洛阳的大画家宋迪老师鉴赏,宋老师赞叹能写出此字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后来我又找到一份民国时采购机械的合同,上有薛汇东手写的签名和一行地址,这个字比围棋书上的字略草一些,但是在我看来笔迹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很可能送书的人就是薛汇东先生本人。
“汉铭”很可能是字或号,那么这位汉铭先生是民国时期的知名棋手还是别的社会名人?这本书收录的是昭和十七年的大手合棋谱,也就是1942年,这本书很可能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围棋社恢复活动之时赠送给这位来访的“汉铭先生”的。在无锡文史资料第五辑顾希炯先生的《无锡围棋史话——记无锡围棋社》一文中,记载了抗战胜利后,无锡围棋社以长兴茶楼作为棋友集会之地恢复活动。1946年秋,宜兴名手陈嘉谋访问无锡围棋社,但陈嘉谋先生和汉铭先生并没有什么关系。
事已至此,仅凭书皮上的一行字,来确认“汉铭先生”的身份十分困难,需要更多的信息。我向旧书店老板打听,但是限于行规,他不能向我透露更多,只说是在涧西区X街坊收到的书,他有个朋友是收旧物的,街坊里的某家人有不少旧钟表、旧物件,又会写诗,又会作画,其中旧物里就有一本围棋书,旧货商应允给了旧书老板。
显然,旧书商人的话中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书的主人在街坊里是有一定名气和家学的,很可能和旧货商不止一次接触。X街坊位于洛阳厂矿中轴线长安路的一侧,长安路几乎是涧西区工业核心地带的中轴线,左右两侧并列着洛阳轴承厂、洛阳拖拉机厂、洛阳矿山厂,而长安路的两侧是苏联式的建筑群,从0号街坊到50几号,是涧西产业工人的家属区。于是,我亲自来到洛阳五中附近的X街坊寻访,但是时不利我,此处的老房正在逐步拆迁,人心浮动,探访一无所获,考证过程真可谓一波三折。我在微信上联系了家住X街坊附近、同时也是拖拉机厂子弟的国家级裁判牛歌初段,牛老师帮我询问了他的父母和老街坊,也毫无头绪。我又查询资料,洛阳前辈棋手和汉铭先生的联系应该也不强,请几位洛阳老师辨认,大家都表示没有见过这本书,这位“汉铭先生”真是一位“棋界风清扬”啊。 (待续)
载于《围棋天地》2024年第20期 作者:郭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