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人才

对于目前围棋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其实是有一些担忧的。

众所周知,围棋培训可以分为专业技术培训和教育属性培训,前者更注重专业围棋技术的提高,而后者更侧重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综合素质等。在我们儿时学棋的阶段,围棋是以体育属性的面貌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围棋培训大多在体工队、少体校、青少年宫进行,自然更注重技术本身,教育属性则是潜移默化、自然形成的。而最近三十年来,围棋已大幅度普及,并且越来越注重教育属性,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选择学习围棋,更看重的是它开发智力、提高综合素养的功能,以围棋竞技为目标的越来越少。围棋几千年来一直以文化和教育的属性流传至今,如今在少儿培训方面倾向于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既是理性的选择,也是时代的抉择。

与前些年相比,学棋人口的增长趋势虽然有所减缓,但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并且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应该还能保持相当的水平。当然,几乎所有正规的围棋培训机构一定会兼顾专项技术与综合素养,如果脱离围棋技术空讲围棋的好处,不仅是本末倒置,更剥夺了它真正的价值。练好围棋技术,夯实基本功,与提升综合素养不但相辅相成,并且至关重要。

前些天,我和几位省少年队主教练聊起如今后备人才培养的话题,大家都在感慨小年龄段的苗子稀少,尤其2015年后的苗子,无论水平高度还是人数厚度,与2012至2014年龄段相比都有较为明显的下滑。造成这种现象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围棋群众基础好的城市大多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学棋总人数自然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选材面因而变窄;其次是选择的问题,目前的家长越来越理性,愿意让孩子为了冲击职业段位而放弃或影响文化课学习的越来越少,即使冲段少年本身,更多的也是向往棋学双修,这其实是市场的选择,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最后是因为培训机构重心的转移,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重心下沉,把主要精力用于启蒙和级位的推广与普及上,从事职业冲段、业余高段的培训机构偏少且覆盖面不够,这一切都对围棋后备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几个关键数据中管窥全豹,无论是新初段进入围甲联赛的时间,还是冲段少年在业余赛事中的竞争力,都在提醒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围棋后备人才的培养,可谓迫在眉睫。

载于《围棋天地》2024年第12期 作者:胡煜清

滚动至顶部